针对校车的问题,各地已经给出了校车更换的时间表,同时,各地也给出了校车过渡期,但是在过渡期完成后,校车能否全部达标,还是存有疑问的。
其实早在2011年,我国就出台的首部强制性国家标准《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》中就已经对校车的安全带、逃生锤、黑匣子等硬件配备以及外观涂装、标志标牌等作出明确规定。然而在实际中,有些地方新校车国标并未得到有力执行,不少地方的校车仍以普通中巴、大巴为主,有些改装也仅仅是仿照国标进行了些许外观上的改装,比如刷上黄漆、喷上校车字样而已,但这些“校车”就真的是校车产品吗?
校车达标已经规划好了时间表,但是更需要一个相对完备的校车路线图,对校车达标跟新中的每一步每一站都有一个稍微相近一些的规定,对校车的相关问题,相关的部门需要去认真调查、分析,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能够具体操作和考量的解决方案方案。
比如,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,简历一定的奖励制度,提高学校购买校车,运营正规校车的积极性;建立一个长效的资金扶持制度;
比如,不断寻求或者发展新的校车运营模式,适当探索和发展校车市场化运作模式等等,实现校车市场的规范化和低成本话的运作;对校车运营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和奖励制度;
比如,在校车过渡期,教育、交通、交警、客运等部门,也应该积极协作,规划好城市或者农村的道路资源(运营线路、停靠站点)等。
校车问题不是某一方面单独的问题,牵动的是千家万户,也注定了校车是一个需要各方面协作解决的问题,让校车有序跑起来,真正发挥校车的作用,让孩童更安全,不光光是校车企业、学校的事情,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。校车达标,不能仅仅是校车产品本身的达标,校车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有序的参与进来,发挥自己的作用。安排一个切实可行的“校车线路”图,刻不容缓。